要根据仓库面积确定可存放的件数(库容),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面积本身,还要加入仓库使用效率、货架高度、物料尺寸、堆码方式等多个变量。

下面是详细的计算逻辑和公式说明。


📦 如何根据仓库面积确定库容存放件数(实用计算方法)


🧮 一、核心公式

可存放件数(件) = 仓库面积 × 平均堆高 × 空间利用率 ÷ 单件占地面积


🧾 二、关键参数解释

参数

说明

示例

仓库面积(㎡)

实际可用的地面面积

如:1,000 ㎡

平均堆高(层)

可堆几层(或货架层数)

如:3层

空间利用率(%)

通道、安全距离、设备所占比例后的有效率

通常 50%~75%

单件占地面积(㎡)

单件货物所需地面面积

如:0.25㎡(即 50cm×50cm)


📌 三、实际举例

假设:

  • 仓库面积:1,000㎡

  • 可堆高度:3层

  • 空间利用率:65%

  • 每件商品所需面积:0.25㎡

代入公式:

可存放件数 = 1000 × 3 × 0.65 ÷ 0.25 = 7,800件


📐 四、常见取值建议参考

项目

推荐值范围

备注

空间利用率

50% ~ 75%

一般人工拣选为60%左右,立库可达80%以上

堆高

1~6层

视物料特性、堆码限制或货架高度而定

单件面积

0.1㎡ ~ 1㎡

常见纸箱为 0.25㎡,托盘为 1.2㎡


🛠 五、扩展思路(更务实)

  1. 根据托盘计算(更精准)

    • 一个托盘面积:1.2m × 1m = 1.2㎡

    • 每层可放托盘数 = 1000 × 65% ÷ 1.2 ≈ 541托盘

    • 若3层堆码,总托盘数 = 541 × 3 = 1,623托盘

    • 若每托盘放40箱,则总箱数 = 1,623 × 40 = 64,920箱

  2. 考虑仓型差异

    • 高标仓 vs 老旧库 vs 阁楼仓 → 利用率、堆码高度差异大

    • 推荐按库区建模管理,不统一估算

  3. 结合WMS系统库存数据做验证

    • 历史最高库存快照 ÷ 实际可用面积 → 实际单㎡库存能力


✅ 实操建议

  • 建立**“库容模型表”**,分SKU维度维护“占地面积、堆码高度”

  • WMS系统中加入“最大可存储件数”字段,做动态预警

  • 随季节/货品变更,滚动更新库容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