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存定义:
库存管理:在物流过程中对于商品数量的管理。
库存:为了满足未来需要暂时闲置的资源。
二:库存分类
按照库存状态:
成品库存:可以进入供应市场可以进行售卖流通的库存,属于公司的库存成本。
在制库存:进行加工处理的库存,不可进入供应市场进行售卖流通的库存,属于公司的库存成本。
原材料库存:还未进行加工处理的库存,不可进入供应市场进行售卖流通的库存,属于公司的库存成本。
在途库存:从一个地方运输至另一个地方的商品库存,属于公司库存成本,但是库存成本在入库前归属运输出发地。
按照库存功能:
周期库存:补货过程中产生的库存需求,是用来满足确定条件下的需求,其生成的条件是企业能够较正确的预测需求和补货周期。
安全库存:也叫缓存库存,为了防止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如供货时间延迟,库存水平消耗速度突然加快等)而设置的库存。
投资库存:为了满足未来因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库存成本损失而所投资的库存,如价格上涨,产能受限等。
季节性库存:投资库存的一种,在投资库存中因能形成常态,因次从投资库存中单独剥离出来,比如夏天的盐汽水提前备货。
闲置库存:指在某些具体的时间段内不存在需求的库存。
三:库存作用
应对不确定因素,市场需求变化: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能力都会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库存可起到应对不确定因素时的保打作用。
预防供应能力以及价格的变化:成品商品或者原料商品在供应市场上都会存在因市场供给失衡导致的供应能力和价格成本变化,库存可以起到缓冲的影响。
库存分离,保持作业连续性:涉及到加工类型的企业,一旦库存出现短缺会造成生产线停工,生产中断。因此库存的作用在生产型企业中能使各生产环节间的作业分离,最大程度的提高作业效率。
获取规模效应:在获取商品时候会产生成本,一定量的库存会形成规模效应,形成规模经济。
四:库存成本定义
库存进行管理就会产生成本,库存成本是指整个库存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
五:库存成本组成(主要为三大成本)
1.库存获得成本:
订货成本
购入成本
物流成本
2.库存持有成本:
仓储成本
设备成本
运营成本
3.库存缺货成本
运营损失成本
销售损失成本
额外采购成本
六:库存成本计算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逻辑(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移动平均计算)
Ø 移动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
优点:1:便于跟踪 2:期末成本较接近市场水平 3:便于核查库存账面数额 4:可以提供决策依据。
缺点:1:退货时候会产生差价,影响成本核算 2:库存在仓内转移时,因为发货和收货由时间差,会产生差价,影响成本。3:不太适用寄售商品。
Ø 全月平均法: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优点:1:计算简单(所得的平均数已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动)
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商品物价波动系数较大的情况下,误差比较大。
Ø 先进先出法: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先收到存货的单。
优点:1: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用以调整当期利润,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价值。
缺点:工作量繁琐。
Ø 后进先出法: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后收到存货的单。
优点:1:在物价持续上涨时候,可以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因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
缺点:工作量繁琐。
Ø 个别计价法:成本=∑发出数量×进货单价。
优点:1:发出的库存成本和期末的库存成本比较准确。
缺点:工作量繁琐。
Ø 计划成本法: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优点:1:工作量小。
缺点:实际成本需定期跟计划成本做调整,误差比较大。
Ø 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优点:1:适用于经营品类较多的企业,简化成本计算。
缺点:综合毛利率受影响因素比较多,导致误差比较大。
Ø 零售价法:存货(零售价)×成本÷零售价比率。
优点:1:适用于零售行业,可定期给与库存盘点做数据参考依据。
缺点:假设条件不同,结果误差较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