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背景与目标
在快消、餐饮连锁、零售、电商等行业,企业在快速扩张、全国铺货、多渠道运营背景下,单一仓储或简单的配送模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此,“中心仓 + 区域仓 + 协同机制” 的架构成为主流。
本架构旨在:
提高响应速度(靠近市场,服务门店/客户)
降低整体库存成本(中心仓集中储备,区域仓合理分担)
强化预测与补货能力(多层级协同)
支撑复杂订单场景(如 O2O、平台、直营与加盟共存)
二、核心架构组成
2.1 中心仓(CDC:Central Distribution Center)
2.2 区域仓(RDC: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
2.3 协同机制设计
a. 预测协同
中心仓基于全国数据,主导中长期预测;
区域仓基于周销量/活动/天气/本地政策,反馈短期修正;
建议设置周滚动预测机制 + 每月误差修正校验;
AI辅助建模:中台预测系统统一建模,下发区域调参权限。
b. 补货协同
推式补货(高动销、常规SKU)中心自动定量下发;
拉式补货(季节品、活动品)区域根据消耗数据触发;
库存上下限管理机制:结合销量波动、交期LT、补货频次设置动态上下限;
建议使用系统配置 + 异常预警(如连续补不到、补多了)。
c. 库存协同
共享库存池策略:部分核心SKU在多个仓为“可调拨库存”;
自动调拨机制:当A仓缺货、B仓冗余时系统触发“库存平衡单”;
调拨优先级控制:支持区域到区域(R2R)、中心到区域(C2R)、区域退回中心(R2C);
库存责任界定:防止踢皮球现象,设置“归属 +责任 + KPI”明确规则。
d. 系统协同与管理
ERP主控预测 + WMS 实际库存联动;
需配置以下关键模块:
多层级库存台账;
安全库存规则管理;
可视化库存地图;
调拨建议引擎;
服务水平监控仪表盘。
三、关键指标与制度建设
四、典型实操场景
场景一:全国性快消品牌仓配架构
中心仓:位于产地(如河南、安徽等),负责生产对接与全国调拨;
区域仓: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覆盖终端门店与经销商;
实现目标:
中心仓提前60天预测入库节奏;
区域仓每周滚动修正下月补货计划;
滞销SKU通过区域间调拨在30天内完成再分配。
场景二:生鲜类品牌
中心仓:冷链设施+短保管控为主;
区域仓:搭配城市配送平台(日配);
滞销SKU需在保质期前设立“自动清货通道”,进入电商清货/商超分销渠道。
五、架构升级建议
六、结语
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不是堆砌仓库,而是通过合理的布局 + 协同 + 机制设计,支撑业务规模化、灵活化的发展。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与业务特点,分步落地该架构,并以数据驱动、系统支撑、人才机制为底座,逐步提升整个网络的“韧性”与“敏捷”。
评论